人类从远古走来、在黄土高原,在汾渭地堑留下了中串足迹。1953年发现于襄汾县的丁村遗址,作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开启了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个新纪元。六十多年的考古发现表明,丁村人及其文化根脉遍布于临汾盆地乃至整个汾河流域并一直延续到旧石器时代。
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及东方、东南方古文明的交汇撞击之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它相当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晋国的疆域东跨太行,东南出南阳,北进晋中、晋北,西逼关中,与秦、中山、齐、鲁、卫、周、郑等周邻各国接壤,山西全境自不待言,也扩张到河北西、中、南大部,河南黄河以北大部和黄河以南平顶山以西,陕西西安以东包括陕南的一部分地区,山东范县等西部地区、此时,翼城、曲沃、侯马、襄汾是晋国的核心,晋国都城无论是故“绛”还是新“绛”,都成为诸侯听从晋公号令的地方。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变法图强,纷纷称“王”,都列入战网七雄,继续维护着周王朝的“共主”地位,天下法家出三晋,秦国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三晋继续影响中国两千年。